为什么不弄个沙模直接使用各性能强的金属浇筑?这样不就是一体化了吗?而且应该很结实,厚度大一点,至于防止碰撞可以在车头和车尾设计为“抽屉伸缩式”,当遇到极大碰撞时,车头缩进去达到减震效果,车尾也一样。
打个比方,直接使用钢铸造,引擎什么当然的不是一体铸造上去的,是加装上去的。。。至于成本,那些****别的车总行了吧?直接铸造的好处我觉得就是刚性强,碰撞什么的一般也不变形,毕竟厚嘛,而且车是一体的。
作者:Brandon Lu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8468917/answer/41024054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又异常有趣的问题啊,我很想说不能铸造,不过一想到当年说手机外壳不能用CNC制造的那些工程师被苹果Piapia的打脸,我还是别下定论,只挑一些我略懂一点的来回答一下下面几点吧。
1,为什么车身多以冲压焊接为主?
2,车身零件除了冲压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方法?
3,能不能一体式的制造车身?
1,为什么车身是以冲压焊接为主?
决定方式的主要就是由产品的性能要求、质量要求、效率和成本决定的。
现在,典型的车身结构是以表面的覆盖件和车身框架组成的,表面的覆盖件是由造型决定的,那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凌厉线条啥的都是靠覆盖件冲压出来的。而为了满足**、NVH等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又要尽可能的减轻重量,车身框架主要是由具有中空封闭界面的梁结构组成的。外面的覆盖件是薄板,梁结构也是由薄板组成的。那制造薄板零件*方便、*快速的就是冲压啦,而且冲压出来的零件尺寸精度也很不错。而把钢板连接在一起的技术中,焊接又是*成熟、效率**的。而且目前的冲压、焊接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,90%以上的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完成。
那简单来说,目前的冲压+焊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满足车辆性能要求、尺寸精度等质量要求,还能哗啦啦啦自动化的一个小时几十辆以满足产量要求,价格也不算贵,自然成为了**。